感怀 其八

:

忽尔冬将半,居诸不肯停。新诗萦雪梦,愁思入寒扃。

同调孚声气,时贤重典型。敝庐依大武,遥接数峰青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沈光文

(?—1673)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,字文开,一字斯庵。明贡生,南明永历时,官太仆寺卿。后隐居台湾,与韩文琦等结诗社,所作诗称《福台新咏》。有《花木杂记》、《古今体诗》及文集。 103篇诗文

猜你喜欢

山行杂咏

:
十里崎岖半里平,一峰才送一峰迎。
青山似茧将人裹,不信前头有路行。

十里崎岖半里平,一峰才送一峰迎。
山路崎岖不平,山峰延绵不绝。

青山似茧将人裹,不信前头有路行。
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,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螃蟹咏

:
持螯更喜桂阴凉,泼醋擂姜兴欲狂。
饕餮王孙应有酒,横行公子竟无肠。
脐间积冷谗忘忌,指上沾腥洗尚香。
原为世人美口腹,坡仙曾笑一生忙。

持螯更喜桂阴凉,泼醋擂姜兴欲狂。
手持蟹钳更喜有这桂树的阴凉,捣烂生姜,置姜末于醋中真使我食兴欲狂。

饕餮王孙应有酒,横行公子竟无肠。
如此贪馋会吃的我自然要有酒助兴,号为“横行公子”的螃蟹却是腹内空空无肝肠。

脐间积冷谗忘忌,指上沾腥洗尚香。
为贪馋早忘了腹脐积冷的顾忌,手指上沾染腥味洗了又洗还有余香。

原为世人美口腹,坡仙曾笑一生忙。
螃蟹生来原就为满足世人的口福,称仙的苏东坡也曾自嘲平生为口忙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蔡义江.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143-1442、 玉乃球.红楼梦诗词鉴赏.广州:花城出版社,1999:206-208

持螯更喜桂阴凉,泼醋擂姜兴欲狂。
持螯(áo):拿着蟹钳,也就是吃螃蟹。擂姜:捣烂生姜,置姜末于醋中作食蟹的佐料。

饕餮王孙应有酒,横行公子竟无肠。
饕餮(tāo tiè):本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,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,这里即此意。王孙:自指,借用汉代刘安《招隐土》中称呼。横行:既是横走,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。这一句语带双关,兼写“偏僻”、“乖张”。

脐间积冷谗忘忌,指上沾腥洗尚香。
脐间积冷: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,蟹性寒,不可恣食,其脐(蟹贴腹的长形或团形的浅色甲壳)间积冷尤甚故食蟹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、紫苏等来解它。香:与“腥”同义。

原为世人美口腹,坡仙曾笑一生忙。
坡仙:即苏轼,字子瞻, 自号东坡居士,人亦称其为坡仙,北宋文学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蔡义江.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143-1442、 玉乃球.红楼梦诗词鉴赏.广州:花城出版社,1999:206-208
持螯更喜桂阴凉,泼醋擂姜兴欲狂。
饕餮王孙应有酒,横行公子竟无肠。
脐间积冷谗忘忌,指上沾腥洗尚香。
原为世人美口腹,坡仙曾笑一生忙。

  这首诗首联领起“持鳌赏桂”,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;颌联紧承“兴欲狂”而来;颈联回到吃蟹上来,续写吃蟹人的狂态;尾联顺着上联之势,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,以自喻的口吻,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,并结束全诗。全诗首尾照应,中间二联对仗工稳,且语带双关,句句咏蟹,又句句写人,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,写来情性率真,自然地流露了贾宝玉的思想性格。

  首联领起“持鳌赏桂”,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。首句说出在阴凉的桂花树下这一环境中持鳌,心境是欢快的,因此诗中着一“喜”字,点出人物心情。次句写出持螯人的两个细节:“泼醋擂姜”,把吃蟹人的粗狂戏耍之态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出来。这已不是一般的“喜”了,因此诗以“兴欲狂”落在首联。诗的开头,富有生活情趣,“狂”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。

  颌联紧承“兴欲狂”而来。“饕餮王孙应有酒”补足“兴欲狂”之意,以酒助兴。此联不但语极豪爽,更兼语带双关。“饕餮王孙”承上而来,显然是以此自比,“横行公子”又与它相对,表面是咏蟹,实是以蟹自喻;表面是说蟹无肝肠却得了个“横行公子”的恶号,实是宝玉借以回答世人对自己的妄评。这就无异于在说,自已之所以行为无所忌惮,不为别的,只是因为自己腹无孔孟之道,对仕途之路毫无意兴、无动于衷的缘故。咏物诗,无非是托物抒怀。宝玉如此赞扬螃蟹的“横行无忌”,并以此自况,且感情如此激烈,大有“行为偏解性乖张,哪管世人诽谤”的味道,在世人看来,确实是够“狂”的了。

  颈联回到吃蟹上来,续写吃蟹人的狂态。诗不明言吃蟹人之狂,只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,写吃蟹人忘了一切顾忌,读者自能体会吃蟹人为饱口腹而贪吃的情态。

  尾联顺着上联之势,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,以自喻的口吻,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,并结束全诗。苏东坡在《老饕赋》中,曾用铺张的笔法嘲笑一个贪馋忙吃的老饕;在《初到黄州》诗中亦云:“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称荒唐”。宝玉搬出“坡仙”来,还说螃蟹生来就是“为世人美口腹”的,生活情趣熠然而出,读来不禁怡然而笑。他只自嘲而绝不虚伪矫饰,其处世为人之道,不亦昭然乎。

  全诗以“持鳌赏桂”开头,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,以自嘲作结,首尾照应。中间二联对仗工稳,且语带双关,句句咏蟹,又句句写人,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,写来情性率真,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思想性格。这也就无怪乎林黛玉要对它大加赞扬,说“你那个很好,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”,并要他留着给人看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玉乃球.红楼梦诗词鉴赏.广州:花城出版社,1999:206-208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于中好·握手西风泪不干

:
握手西风泪不干,年来多在别离间。遥知独听灯前雨,转忆同看雪后山。
凭寄语,劝加餐。桂花时节约重还。分明小像沉香缕,一片伤心欲画难。

握手西风泪不干,年来多在别离间。遥知独听灯前雨,转忆同看雪后山。
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,恋恋不舍,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多次分别,不由得泪流满面。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。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,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,无人可以相伴;转念一想,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,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。

凭寄语,劝加餐。桂花时节约重还。分明小像沉香缕,一片伤心欲画难。
凭借“我”的殷勤话语,你要努力加餐饭,别让身体瘦损。咱们约定,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。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,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秉戌编著,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,中国书店,2003年01月第1版,第229页 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,纳兰性德集,三晋出版社,2008.10,第129页

握手西风泪不干,年来多在别离间。遥知独听灯前雨,转忆同看雪后山。
年来句:纳兰为侍卫之臣,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,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(1680—1681年),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、遵化、雄县等地,故云与好友“多在别离间”。

凭寄语,劝加餐。桂花时节约重还。分明小像沉香缕(lǚ),一片伤心欲画难。
凭:凭借。约重还:约定重阳节的时候回来。沉香:中药名。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秉戌编著,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,中国书店,2003年01月第1版,第229页 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,纳兰性德集,三晋出版社,2008.10,第129页
握手西风泪不干,年来多在别离间。遥知独听灯前雨,转忆同看雪后山。
凭寄语,劝加餐。桂花时节约重还。分明小像沉香缕,一片伤心欲画难。

  “握手西风泪不干”,劈头便是一派依依惜别景象,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。握手、西风、泪不干,每个词都带着萧瑟的意境,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了极强的感染力。这里的“握手”不是西方的礼节,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,同义的词是“执手”。

  如果说“握手西风泪不干”通过描写送别的画面,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,那么“年来多在别离间”一句就是通过纳兰容若的怨恨,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。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,偶尔的分别尚可接受,但是“年来多在别离间”,知心之人难以聚首。

  “遥知独听灯前雨,转忆同看雪后山。”这两句描绘出了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——离别后,在风雨之夜不能成眠,独坐灯前,且听一窗冷雨;忆曾经,两人雪后初晴兴致盎然,携手同游,共赏一山银装。“遥知”已是人海茫茫,“转亿”便成往事随风;“独听”听尽凄凉寂寞,“同看”看遍良辰好景。昔日的相聚合乐.与今后一个人郁郁寡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愈欢乐,也就愈痛苦。

  纳兰容若想象分别之后友人“独听灯前雨”,似乎是在写他的孤独,其实这是容若的孤独。这是诗词中的一种写法,能够确定远方的友人深深地思念自己,这需要勇气和自信。因为彼此相知,所以知道在想着他的时候,他也一定在想我,所以才敢说的这样毫不犹豫。

  恨离别,无限伤感之中,仍然念念不忘关心友人,反复叮嘱着:“多吃些饭。”“凭寄语,劝加餐”,这句化自王次回“欲寄语,加餐饭。难嘱咐,鱼和雁”。“劝加餐”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情景。想来知己送别,一定会有很多话嘱咐,而纳兰容若偏偏选了“多吃饭”这句最朴素的话,未经雕琢,却质朴感人。读来平淡之中感受到浓浓的温暖。

  “桂花时节约重还”,这是容若与顾贞观相约,在桂花开放的时节.知己再重聚京华.互诉衷肠。约定,似乎是送别时一个不变的情节。因为不舍,也为了给彼此一个慰藉。而约在“桂花时节”,首先想到的便是中秋节,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,于是便又多了一层期盼。在桂花飘香的时候,希望能与你团圆,共品桂花酒、赏月吟诗。

  最后两句“分明小像沉香缕,一片伤心欲画难”,与“送梁汾南还,为题小影”的题目切合,也是全词最动人的两句,尤其是“一片伤心欲画难”一句,算得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。刚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升起的淡淡香烟之中.纳兰容若细细观察许久,却还是不满意,妙手丹青仍然画不出我的离伤与思念。

  该词上片想到一年来聚少离多,更增添了此次送别的悲伤。三、四两句遥想别后情景,希望彼此能以相聚时的欢乐战胜别后的孤独寂寞,有情有景,情景相生。过片殷勤叮咛,相约重还的时间。结句写自己独对好友小像以慰相思,从中却看到满面风霜,感受到“一片伤心”,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理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,纳兰性德集,三晋出版社,2008.10,第129页 2、 苏缨著,纳兰诗词,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2.05,第165-168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临江仙·孤雁

:
霜冷离鸿惊失伴,有人同病相怜。拟凭尺素寄愁边,愁多书屡易,双泪落灯前。
莫对月明思往事,也知消减年年。无端嘹唳一声传,西风吹只影,刚是早秋天。

霜冷离鸿惊失伴,有人同病相怜。拟凭尺人寄愁边,愁多书屡易,双泪落灯前。
秋霜遍地,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,它可知道,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。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短信寄出去,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,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。

莫对月明思往事,也知消减年年。无端嘹唳一声传,西风吹只影,刚是早秋天。
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,那会让人衣带渐宽,形影憔悴。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,抬头望去,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,(清)顾太清著;夏华等编译.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:万卷出版公司,2012.05:第156页

霜冷离鸿惊失伴,有人同病相怜。拟凭尺素寄愁边,愁多书屡易,双泪落灯前。
离鸿:失群的大雁。凭:根据,凭借,以。尺素: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,借指小的画幅,短的书信。

莫对月明思往事,也知消减年年。无端嘹唳(lì)一声传,西风吹只(zhī)(yǐng),刚是早秋天。
嘹唳:声音响亮而凄清。这里指孤雁叫声。只影:谓孤独无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,(清)顾太清著;夏华等编译.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:万卷出版公司,2012.05:第156页
霜冷离鸿惊失伴,有人同病相怜。拟凭尺人寄愁边,愁多书屡易,双泪落灯前。
莫对月明思往事,也知消减年年。无端嘹唳一声传,西风吹只影,刚是早秋天。

 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,明写离群孤雁,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。

  大雁不善于单独生活,离群往往是迫不得已,所以那些落单的大雁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之情。纳兰此时就像一只“霜冷离鸿惊失伴”的孤雁,当他在满地秋霜中抬头看见那只拼命南飞、声声哀啼的大雁时,忍不住喃喃自语:“你可知这地上有个人与你同病相怜啊!”他想要把满怀愁绪用书信寄出,但“愁多书屡易”,他发现愁绪太多且变幻不定,屡屡修改增删,这封信便迟迟写不下来,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汨,即“双泪落灯前”。越是纷乱,就越想拆解清楚。所以陷入情绪困扰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,纳兰提醒自己“莫对月明思往事”,那只会让人衣带渐宽,形影憔悴。可是这样的提醒往往是苍白的。一个人最难明白、也最难管住的莫过于自己的心。

  “无端嘹唳一声传。”云中忽然传来一声孤雁哀鸣,抬头望去,那孤单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风之中缥缈远去。末尾“西风吹只影,刚是早秋天”和上阕里“同病相怜”二句已将天上孤雁与地上旅人合二为一,所以,这孤单的“只影”既是雁,也是人,一语双关,给人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。

  全词突出了人雁合一,情景合一,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,交织浑融的意境;抒发了孤寂幽独的情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典评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1.01:第262页2、 纳兰容若著.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:石油工业出版社,2014.11:第116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风流子·秋郊即事

:
平原草枯矣,重阳后、黄叶树骚骚。记玉勒黄丝,落花时节,曾逢拾翠,忽听吹箫。今来是、烧痕残碧尽,霜影乱红凋。秋水映空,寒烟如织,皂雕飞处,天惨云高。
人生须行乐,君知否?容易两鬓萧萧。自与东君作别,刬地无聊。算功名何许,此身博得,短衣射虎,沽酒西郊。便向夕阳影里,倚马挥毫。

平原草枯矣,重阳后、黄叶树骚骚。记玉勒青丝,落花时节,曾逢拾翠,忽听吹箫。今来是、烧痕残碧尽,霜影乱红凋。秋水映空,寒烟如织,皂雕飞处,天惨云高。
重阳节过后,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,黄叶在疾风中凋落。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,多么的意气风发。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,空旷凋零。秋水映破长空,寒烟弥漫,苍穹飞雕,一片苍茫。

人生须行乐,君知否?容易两鬓萧萧。自与东君作别,刬地无聊。算功名何许,此身博得,短衣射虎,沽酒西郊。便向夕阳影里,倚马挥毫。
人生在世,年华易逝,须及时行乐。春天过后,依旧心绪绪无聊。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,不若借酒射猎,英姿勃发,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《经典读库》编委会编著.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: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3年11月:第114页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 插图本:凤凰出版社,2012年5月:第270页

平原草枯矣,重阳后、黄叶树骚(sāo)骚。记玉勒(lè)青丝,落花时节,曾逢拾翠,忽听吹箫。今来是、烧痕残碧尽,霜影乱红凋(diāo)。秋水映空,寒烟如织,皂(zào)(diāo)飞处,天惨(cǎn)云高。
骚骚:秋日风吹草木声。玉勒青丝:玉饰之马衔及马缰绳。此代指骑马游春。拾翠:拾取翠鸟羽毛作首饰。后多代指女子或女子游春踏青。寒烟如织:清寒浓郁的烟雾弥漫在四处。皂雕:一种黑色的大型猛禽。天惨:天色昏暗不明。

人生须行乐,君知否?容易两鬓(bìn)萧萧。自与东君作别,刬(chǎn)地无聊。算功名何许,此身博得,短衣射虎,沽(gū)酒西郊。便向夕阳影里,倚马挥毫。
东君:司春之神。刬地:只是、依旧、照旧。短衣射虎:短衣,打猎的装束。射虎,用汉李广故事。在诗词中常以此形容英雄气概、英勇豪迈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《经典读库》编委会编著.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: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3年11月:第114页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 插图本:凤凰出版社,2012年5月:第270页
平原草枯矣,重阳后、黄叶树骚骚。记玉勒青丝,落花时节,曾逢拾翠,忽听吹箫。今来是、烧痕残碧尽,霜影乱红凋。秋水映空,寒烟如织,皂雕飞处,天惨云高。
人生须行乐,君知否?容易两鬓萧萧。自与东君作别,刬地无聊。算功名何许,此身博得,短衣射虎,沽酒西郊。便向夕阳影里,倚马挥毫。

  上片布景,展现行猎的场景。谓平原革枯,黄叶骚骚。这是重阳后郊外的景象。清秋时节,郊外平原,行猎的时间、地点,因此已有清楚的交代。但步入现场,却引起对于另一场景的思忆。接着,“今来是”,现场的场景又回到眼前。上片以“枯”、“残”、“惨”,显示今日郊原的萧瑟情状,并以记忆中的“玉勒青丝”加以映衬,令今日郊原,更显萧瑟,为布景。

  下片说情,谓人生在世,应当及时行乐。此生若能够穿着短衣,在原野打猎,到西郊的酒肆,大碗喝酒,趁着黄昏,靠着马背,在夕阳影里,任意挥毫。下片就眼前事叙说观感,即就“短衣射虎”,表达词人的人生观感。

  全词情调悲壮,意境沉雄,艺术上似已达化境。词人使用了黄、青、翠、碧、红、皂、惨、白等多种反差比较大的颜色,使词境绚丽,色感丰富。于秋景、猎事中穿插拾翠女子的青春形象,可谓神来之笔,犹如东坡笔下有小乔,稼轩词中有红襟翠袖,而又比这二者更富活力与诗意美,故她又是一种象征,以下阕中的“东君”称之,并不为过。这样写,使全词刚而有柔,直而有媚,可代表豪放词的一格。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慷慨激烈的壮怀和伤春悲秋、忆昔怀旧的情绪,并抒发了岁月空老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秉戌著.纳兰词笺注:北京出版社,2007年2月:第444页2、 施议对编选.纳兰性德集:凤凰出版社,2011年12月:第129页3、 彭国忠,刘锋杰编注.豪放词:安徽文艺出版社,1997年7月:第538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